眼下,山化鎮王窯村王燊家庭農場菊花種植基地的日光溫室大棚里花香四溢,10棟日光溫室大棚共計100萬株菊花競相盛開,已經進入收獲期。
5月16日,記者走進溫室大棚,一朵朵菊花競相綻放,盡顯清新淡雅。工人們穿梭在花田中,忙著采摘、搬運、包裝,到處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我就是這村的,每天來就是給人家管理、搬運菊花,這活也不重,一天能掙七八十塊錢。在家也沒啥事,來菊花地干活看著一片片的菊花,心情也非常的好,也增加收入了。”種植基地工作人員說。
村里有了菊花種植基地,村民也就有了增收致富的平臺。菊花在種植、除草、施肥、采摘、包裝等環節都需要勞動力,可帶動王窯村及周邊村民就業,增加經濟收入。
“經過多次考察黃白菊項目感覺可以,我就在第一年嘗試建了1個大棚,效益不錯,緊跟著2024年又擴建了5個大棚,一直到現在的10個大棚。目前村民11個在這里邊干活,其中有兩個脫貧戶。”山化鎮王窯村王燊家庭農場負責人王建偉說。
菊花屬于“短平快”種植產業,生長周期較短,收益比較快,從種到采只需要半年的時間,每年能種兩茬。目前,該農場栽植的菊花主要有早白、白善、金善三個品種,總占地20余畝,共10個大棚,年產量達100萬株。
“我的這些花基本上銷到山西、山東、內蒙這些地方,總體上來說還可以。現在我又嘗試種植了大概有5畝的玫瑰,如果可以將擴大規模、長期發展。”王建偉表示。
小菊花引領“大產業”。在鄉村振興發展的道路上,王窯村在鎮政府的支持下,立足自身資源優勢,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在特色產業發展培育上下功夫,探索發展“支部+基地+農戶”的經營發展模式,帶動更多的農戶參與,有效盤活閑置土地資源,持續增收致富。
“我村為了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的收入,積極利用流轉過來的土地種植經濟農作物。我們灘下種植的有菊花大棚,坡上種植的還有百畝的酸棗,由我們村“兩委”先行先試,取得經驗和效果以后成立專業種植合作社,再帶領我們群眾共同致富。”王窯村黨支部書記王育明表示。
朵朵向陽盛開的菊花不僅盤活了這片土地,讓這個小村莊鮮活起來,而且還帶動了當地的鄉村產業。近年來,山化鎮把發展“一村一品”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培育農業特色產業、壯大產業發展規模的重要手段,著力為不同村莊打造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的主導產品和產業,通過挖資源、創品牌、拓渠道,有效擴大特色產業覆蓋面,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