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平了,燈亮了,晚上廣場上跳舞的人也越來越多,這日子越過越有滋味!”近日,高龍鎮高崖村村民王大姐望著村里的新變化,臉上笑開了花。隨著最后一處廣場建設完畢,高崖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式竣工。道路、花池、綠化、坑塘等基礎設施全面升級,為鄉村振興繪就了一幅“看得見變化、摸得著實惠”的實景畫卷。
惠民工程“搭把手”,拔除舊疾“硬釘子”。“以前村里主干道坑洼不平,一到雨天就積水;村頭的廢棄坑塘夏天異味重,平時還存在安全隱患。”村委副主任張建甫介紹,“這次實施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就像一場'及時雨',解決了村里早就想干但缺少資金的難題”。高崖村作為該項目受益村,依托“政府引導、村民主體、政策支持“的實施機制,積極籌措資金,將“修路、治塘、美環境”的村民心愿轉化為現實。
愛擺弄花草的劉阿姨指著自家門口的花池說:“我準備在花池里種點月季,來年春天開花一定很美!”過去路邊雜草叢生,現在統一規劃的花池成了“天然景觀帶”,連孩子們都愛在這邊玩耍。村民趙大爺感慨:“安上了路燈,晚上出門再也不用打手電筒了!”新安裝的LED太陽能路燈覆蓋全村主干道,不僅節能環保,更點亮了村民的“夜生活”。
民生項目“繪藍圖”,民意當家“定方向”。該項目聚焦村民最關心的基礎設施建設,采取“村民議事—村級申報—鄉鎮審核—上級審批”的流程,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項目實施前,高崖村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道路要修到哪、廣場建在哪、坑塘怎么整治,都由村民“說了算”,真正實現“民有所呼,政有所應”。
張建甫還表示,新修建的坑塘尚處于建成初期,還未開始蓄水,隨著后續治理工作的深入推進,這個坑塘將成為集蓄水灌溉、荷花種養、景觀觀賞等功能于一體的鄉村新亮點,據村兩委統計,項目建設期間,村民主動參與投工投勞達150余人次,累計運送渣土超100車次,從“旁觀者”到“參與者”,正是群眾對民生工程最生動的認可。
黨群同心“聚合力”,振興之路“開新篇”。高崖村在村容村貌方面的巨大變化,正是高龍鎮推進重點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縮影。該政策不僅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更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下一步,高龍鎮將繼續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以群眾需求為抓手,推進更多民生工程落地,讓鄉村既有“顏值”又有“內涵”。
夕陽下,高崖村內主街新鋪的柏油路伸向遠方,路燈依次亮起,新修建的廣場上傳來陣陣歡聲笑語。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惠民實事,正化作村民心中的獲得感與幸福感,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動力。